“肢解异见记者”背后的沙特王储 集权式改革还能走多远
当一个强势的王储,将个人命运深度嵌入沙特国家命运的时候,他的理念和做事风格,或者说他所主导的任何事件的走向,最终必然会对国家走向产生影响。
文 | 宗 威
6旬老人走进领事馆后人间蒸发,15人暗杀小组将其割头、断指,威胁领事不许声张后扬长而去……好莱坞编剧都不敢写的情节,极有可能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沙特领事馆内。
沙特记者卡舒吉失踪的具体过程,已无需赘叙。这起失踪案之所以引发全球关注,主要出于两个原因:
一是卡舒吉身份特殊。今年60岁的他是沙特资深媒体人,虽然在中国没什么知名度,但在西方国家中挺有声望,经常接受各大媒体采访,以改革者的姿态谈论沙特的内政外交。失踪前,已流亡美国的他还在给《华盛顿邮报》写专栏。此外,卡舒吉家族在沙特属于“名门望族”,尤其和王室关系匪浅。卡舒吉的爷爷,曾是沙特国王的私人医生;卡舒吉本人,也和部分王室成员过从甚密。其身份越复杂,事件背后的想象空间就越大。
二是卡舒吉疑似被杀害的方式过于骇人听闻了。被绑在桌上活活肢解,惨叫声不断,法医操作时要求放音乐……土耳其方面透露出的这些细节,被各国媒体反复报道,残忍到令人不适,从而由一起普通公民失踪案上升到全球关注的大事。
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,公众的讨论除了聚焦卡舒吉生死之谜本身,不少矛头转向年轻的沙特王储——穆罕默德·本·萨勒曼。这位此前以开明改革者形象示人的85后,被指涉及卡舒吉离奇失踪事件。其另一面被层层揭开,引发国际社会哗然。
去年6月,沙特突然宣布换储,年轻的穆罕默德副王储“转正”。由于国王萨勒曼年迈,更多时候充当一个“太上皇”的角色,实际权力主要掌握在穆罕默德王储手中。新王储野心勃勃,上台后一个很重要的任务,是推动沙特各层面的改革。
伴随石油红利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后,沙特社会的矛盾近些年愈发突出——经济结构单一过于依赖石油,年轻人对王室奢靡腐败生活的不满情绪在滋长,女性权益得不到保障屡受国际社会批评……
作为沙特改革的新主导者,穆罕默德王储早在2016年推出了雄心勃勃的“愿景2030”,奠定了沙特未来十多年改革的方向和目标。
上台后,王储也的确兑现了他的部分改革承诺,在沙特推行了系列改革措施:废除电影院禁令,结束了沙特人民得打飞的去邻国看电影的尴尬历史;废除女性驾车禁令,从此沙特女性也能光明正大在大街上开车了……去年11月,发动了一场雷厉风行的反腐风暴,抓捕了十多位王子和大臣,没收了上千亿美元的资产。
尽管遭受异议人士“作秀式举措”的批评,穆罕默德王储的改革和反腐在沙特年轻人中颇受欢迎。要知道,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,沙特的年轻化趋势一枝独秀,全国近一半人口年龄小于24岁。
就连卡舒吉本人,一开始也像是一个“王储粉”。好莱坞电影《黑豹》在沙特上映时,卡舒吉在他的《华盛顿邮报》专栏中写道,“通过取消(电影院)禁令,王储证明了政府对是否颁布禁令有最终决定权,有些事情就应该留给公仆去做,而不是那些神职人员。”
“作秀式举措”还为王储在国际上营造了开明、开放的形象。今年3月,穆罕默德王储开启了长达21天的访美之旅。摈弃长袍、穿上西装的王储,走访了美国五大州和哥伦比亚特区,与美国数十位政界、商界大佬们谈笑风生。
从媒体反馈来看,王储的这次美国行相当成功。《时代周刊》把他作为4月的封面人物,将其形容为“魅力攻势”(Charm Offensive),还称自1959年赫鲁晓夫“惊动世界”的访美13天之后,美国人民已经好久没看到这样的访美阵仗了。
今年4月的《时代周刊》将穆罕默德王储作为封面人物。
其实,如果仔细梳理穆罕默德上台后的举措,不难看出其改革与压制并行的矛盾一面。
首先,无论是减少对石油经济的依赖,还是开放电影院允许女性驾车,都是针对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改革。政治层面反而愈加保守,抓捕异议人士、打压言论自由,容不得任何有可能动摇王室根基的声音和行为。
在对待妇女权益上,一方面允许女性驾车、鼓励女性创业,另一方面又在女性驾车禁令废除前几天,逮捕了数名争取女性合法权益的人权活动家,饱受国际社会诟病的男性监护制度也没有被废除。
去年11月的高调反腐,更被看做是“一箭三雕”的事:其一,顺应了沙特国内,尤其是年轻人要求惩治腐败的诉求;其二,将对王位威胁最大的几位竞争对手一扫而尽;其三,新成立的反腐委员会权力极大,随时可以对涉嫌腐败的官员展开调查。
事实上,除了卡舒吉,沙特国内外的批评声音从未停息过。最激烈的声音认为,王储通过建立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集权的政权,使沙特回到“黑暗时代”。
穆罕默德王储还将他治理内政上的强硬作风带到了外交上。插手也门内战,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扶持“代理人”战争;联合埃及等国封锁愈来愈独立的“小老弟”卡塔尔;处决什叶派“恐怖分子”,与宿敌伊朗大打外交战;干涉黎巴嫩内政,拘留总理哈里里并逼迫其辞职……
除了在中东地区耀武扬威,面对欧美大国的批评声音,穆罕默德王储同样予以强硬回击。今年8月,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呼吁释放被捕的活动分子后,沙特的回应令国际舆论大跌眼镜:驱逐加拿大驻沙特大使,冻结与加拿大的贸易,命令所有在加拿大的沙特学生回国。
这些温和、开明的人设另一面,在记者离奇失踪事件中,被进一步挖掘出来。现在已经有不少欧美主流媒体开始反思之前对王储的“正面报道”。包括《时代周刊》、彭博社在内的美国媒体,已经宣布退出几天后将在利雅得举行的“沙漠达沃斯”峰会。
穆罕默德的权力之路其实并非一帆风顺。亮相国际舞台一年多,有关王室内斗、权势失宠的传闻不绝于耳。
今年4月,沙特王宫疑似传出枪声,“王储遇刺”的小道消息迅速传开。直到5月,穆罕默德王储才再次现身,破除了遇刺传言。然而,一贯高调的王储在媒体上隐身近一个月,很难消除外界对其地位并不牢固的猜测。
王储雄心勃勃的“愿景2030”改革计划,似乎也遭受重大挫折。作为经济改革计划极其重要的一环,沙特国营石油企业沙特阿美的IPO计划今年8月被叫停。耐人寻味的是,计划是被国王萨勒曼本人直接叫停的。不过,叫停沙特阿美IPO计划,更像是老国王对儿子“步子迈得太大”的警告,并未对王储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。
然而,取消沙特阿美上市,不仅仅是王储改革计划的挫折,也令外界原本期待的沙特开放再度蒙上阴影。当初沙特信誓旦旦要摆脱依赖石油经济的单一模式,大力发展私有经济、扩大高新科技产业投资,而现在被视为沙特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被叫停,让西方投资者不得不怀疑,沙特的改革开放是否有足够的诚意。
如今,卡舒吉失踪事件带来的舆论压力,已直接影响到王储的改革计划。10月23日,第二届沙特“未来投资倡议峰会”将在利雅得举行。距离峰会开幕只有不到四天,已经有福特汽车、摩根大通、维珍航空等巨头企业大佬宣布不会出席峰会。一些企业直接暂停甚至取消了和沙特政府的合作项目。
“未来投资倡议峰会”又被称作“沙漠达沃斯”,去年的第一届峰会吸引到全球数千名金融机构投资者参加,成为王储的政绩工程之一。也是在那场峰会上,穆罕默德王储意气风发,对台下数千国际友人发表讲话,表达了推行“温和伊斯兰”的理念,欢迎外国投资者到沙特来投资。
能否吸引到足够的外资,对沙特的改革至关重要。但卡舒吉的失踪对此到底影响多大,目前还不好判断。但从事态进展和国际反馈来看,对王储本人以及沙特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。
此前,王储一手推动开明改革,一手在一些“关键问题”上保持强硬,看起来两条路线并行不悖。可是记者离奇失踪案件,证明了这种人为划定的分界线并非牢不可破,两者迟早会在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中发生必然碰撞。问题只是时间而已。
当一个强势的王储,将个人命运深度嵌入沙特国家命运的时候,他的理念和做事风格,或者说他所主导的任何事件的走向,最终必然会对国家走向产生影响。卡舒吉失踪事件的具体内幕或许永远成谜,但王储和沙特的前途走向,世人都会看得见。问题也只是时间而已。
来源:搜狐号狐度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关键词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